“你为什么不想上学?我们给你提供了多么好的条件,什么事儿都不让你做,就想让你好好学习,为以后走上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你到底在想些什么!”
“不为什么,就是不想上学。”
这在我们心理咨询中心是十分常见的一个场景。家长和孩子之间都无法理解对方的想法。家长非常无奈,学校的条件和环境越来越好,在家里,对孩子言听计从,有求必应。科学营养搭配的饮食,从头到脚的名牌服装,笔记本电脑,高档手机,钢琴、书法、绘画等众多培训学习。有这么好的条件,为什么孩子就是不愿意上学呢,在家里能干什么呢?无非是上网吃饭睡觉,难道这些都比自己给提供的各种条件要来的重要吗?难道一点都不为自己的将来前途考虑吗?
面对这样的情况,有越来越多的家长前来求助,我希望能够通过此文提供一些帮助,帮助您更多的了解您的孩子,学会使用更加适合的方法与孩子沟通,引导孩子快乐的学习。
通常情况下,孩子在小学阶段,出现逃学或是退学的状况较少,他们比较“听话”,但是进入初中、高中后,情况就大大的改变了。从家长的眼光看来,孩子越来越“封闭”,越来越少的将学校发生的事情告诉家长,学习的积极性也越来越不如小学时候时候,更多的时间用来打游戏,踩空间,网络聊天。究其原因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点:
第一,小学到初中,是孩子逐渐进入青春期的阶段。孩子身心快速成长,有强烈的成人感,不再认为父母的话都是对的,有自己的想法,情绪波动也较大,容易与父母对抗。在对抗的背后,是“我要长大!我的青春我做主”的心理诉求。有的孩子拒绝去学校的行为,仅仅是想要与父母对抗,来满足于自我能够控制的心理。这也就是为什么,父母发现,孩子总是和自己“对着干”,“我说东,他偏要往西”的原因。
第二,小学到初中的适应问题,包括对学习的适应和对人际关系的适应。
在学习的适应问题里,有以下三个方面:
1.从他律到自律的转变。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家长普遍认为应该让孩子独立学习。事实上也的确如此,手把手的“监督式学习”不但在现实中无法真正满足,也不利于形成孩子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但是,转变的过程是否科学是非常重要的。独立完成学习任务无疑加大了孩子学习的难度。对于孩子来说,有太多的事情能够吸引他们的兴趣,比如和同学一起玩,上网,甚至是窗台上的植物都更比学习更加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自主的学习来源于学习兴趣的培养和良好习惯的养成。因此,在以上两者品质未培养成熟时,要求孩子能够自觉自愿的独立学习是比较困难的。
2.伴随着初中生的抽象逻辑思维逐渐占据主导地位,课程设置也更多的侧重于帮助他们发展将事物的形式与内容分离的能力。很多家长发现,初中以后,孩子的学习成绩会有不同幅度的下降。甚至有的孩子的成绩会大幅度的下降,更多的家长甚至是孩子自己,都会归因于没有努力。造成的后果就是,家长给孩子施加更大的压力,孩子越来越自卑没有信心,成绩越来越不好。其实,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并没有达到成熟,具体形象思维成分仍在起作用,是学习成绩下降的诸多原因中非常重要的因素之一。
3.学习压力的增加。与小学相比,升入初中后,科目增多,学生间的竞争更激烈。很多家长责备孩子:“别人能学好,都在一间教室里,为什么你学不好?”“为什么你一点都吃不了苦,一点毅力能没有?”这对孩子来说,是学校和家庭的双重压力。面对压力时,不同的孩子表现不同,有的孩子变得自卑退缩,有的孩子变得叛逆,对学习“破罐子破摔”。也有的孩子会感受到被抛弃:“是不是爸爸妈妈只爱学习成绩好的我,如果学习成绩不好,他们就不爱我了。”
在人际关系的适应问题里,也有以下两个方面:
1.自我意识的增强,自尊心和自卑心理对孩子情绪影响巨大。这个时期,孩子开始与班级上的同学比较。长相、学习成绩、家境好坏、是否多才多艺等,以此来判断自己是否“与众不同”,“优于他人”并形成初步的对自我的认识。尤其在意他人对他们的评价,包括父母。尤其是坏的评价,会对造成较大的情绪波动。有些孩子不去上学,就是因为一个老师或是同学用语言“侮辱”了他,“深深的伤害了他的自尊心”。在案例中,也会出现,极度自卑或是极度自信的孩子不上学的例子,自卑的孩子,感觉自己“在别人异样的目光中呆不下去了”,自信的孩子,感觉自己“没有必要整天跟一群白痴混在一起。”
2开始对异性产生兴趣,但并没有正确处理这种情绪的能力和技巧,往往也会给孩子造成心理冲突,使其离开校园。其实这点仍旧跟自我意识相关。
第三,社会环境越来越,多样化,民主,孩子接触到的信息和学习到的社会内容增多,并不单纯的认为只有学习才能够走上成功之路,更多的带有自己对未来生活不切实际的幻想和期待,为自己设定的道路与传统的方式不同。需要与在学习中遇到困难的退缩行为相分辨。
面对以上的各种因素,有以下建议解决的方法:
1.避免在孩子出现了学习成绩下降,或是人际关系困难等重大问题时,才想要找到“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特效药”。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与孩子形成良好的互动模式,不要禁止孩子有新奇的想法,有错误的出现。鼓励孩子多发言,多尝试,一定程度的参与到家庭的互动当中,面对青春期的少年少女,家长一定要学会“延迟反应”,当孩子的行为和情绪出现问题的时候,不要马上就打压,搞清楚问题的来龙去脉,给予孩子充分的尊重,适时的加以引导。
2、在孩子进入青春期前,有意识的逐渐养成孩子的良好学习生活习惯,不要以为家里的事情孩子什么都不做,孩子就可以专心致志的学习,实际上良好的生活习惯的养成有助于孩子养成自己照顾自己的好习惯,对于学习也是同样,对孩子要求的同时,也要做严格的自我要求,与孩子一起成长。
3.有意识的在生活中为孩子提供一些小的“挫折”,不要让他感觉事事如意,得到任何的赞赏或是成功都轻而易举。注重培养炼孩子的抗挫折能力,让孩子在青春期前就逐渐形成正确的自我认识,形成健康的自信心。
4.将对孩子学习成绩的关注放在孩子基础个性品质的培养上,注重培养孩子对多种事物的兴趣,尽可能的鼓励孩子的好奇心,让他在自己的探索学习中获得力量和成就感。真正爱上学习,而不是被压制着学习。
5.孩子进入青春期后,逐渐给孩子多一些的空间和信任,不要事事都管,尽量让他自己安排自己的时间和生活。给予他们充分的尊重。在得到成人般的尊重的同时,鼓励他们承担起属于成人的责任,为自己的一言一行负责。